用世界眼光看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已經深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文化工具。在拼寫語言方面,它可以用來給漢字注音、拼寫普通話、設計特殊語文;在技術應用方面,它可以用來編排各種辭書、檢索圖書、檔案、病歷、文件等各種資料、形成拼音轉換法將漢字輸入計算機,極大地促進了中文信息處理的發(fā)展。此外,漢語拼音還廣泛用于對外漢語教學,并隨著“一帶一路”的發(fā)展迅速走向世界。 漢語拼音為什么能起到這么重要的作用呢?這是因為社會生活對它有實際的需要。漢字是我國通用文字,有許多優(yōu)點,但是它也有不便使用或不能使用的領域。前者如用漢字給生字注音,這就是直音和反切。這兩個方法十分不便。直音要用同音字,而有的音節(jié)沒有同音字,如“耍、釀、餒、孬”就無法應用;有的音節(jié)雖有同音字可是很生僻,注了音等于不注,如“衄”的同音字有“恧、朒”。反切是用兩個漢字拼出一個音節(jié)來注音,例如“一,於悉切”,很難掌握。后者如學習普通話不能用漢字注音,因為那樣學習的人就會按方音來讀,無法學會普通話。 漢語拼音的兩大職能拼寫和注音,互相聯(lián)系,缺一不可。目前的情況是注音的職能已經被普遍接受,而拼寫的職能推行困難重重,步履維艱。*語文教材至今仍是單字注音,而沒有分詞連寫。近年來*漢語拼音教學幾次減少課時,降低要求。拼寫已經成為推行漢語拼音的瓶頸。文字是記錄語言的,語言是分詞的,所以拼音也要分詞。用漢字寫出的語句因為不分詞有時會產生歧義。例如“東四十條”可以理解為“東四│十條”,也可以理解為“東│四十條”。用漢語拼音分詞拼寫,寫作“DONGSI SHITIAO”就消除了歧義。 造成拼寫職能推行不利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漢字文本不分詞,國民缺少分詞的習慣;二是有些人受過去“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的影響,擔心分詞連寫就成了拼音文字,就會取代漢字。這種顧慮是不必要的,應該消除。世界文字有兩大類型,就是拼音文字和漢字類型的語素文字。語素文字的通俗叫法是表意文字。這兩大類型文字平行發(fā)展,互不隸屬。我們的語文政策明確規(guī)定漢語拼音是輔助漢字的工具,不是代替漢字的文字。 《*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八條規(guī)定:“*通用語言文字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工具。《漢語拼音方案》是*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tǒng)一規(guī)范,并用于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初等教育應當進行漢語拼音教學?!边@一條有三款。*款規(guī)定拼寫和注音是漢語拼音的兩大職能。我們要全面落實,不能有所偏廢。第二款規(guī)定《漢語拼音方案》是輔助漢字的工具,用于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不是代替漢字的拼音文字。第三款規(guī)定初等教育要進行漢語拼音教學。學生切實掌握漢語拼音,終身受益,切不可煮夾生飯。有人把漢語拼音只當作識字的拐棍,忙于丟拐棍。這是一種短視行為,不了解漢語拼音的重要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