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經濟發(fā)展、人的價值觀念改變,特殊家庭的數量正在呈上升趨勢,而青少年犯罪的案件中,有這些家庭的孩子犯的案件比重也越來越大,解決這類家庭孩子的教育問題成了社會問題。對于特殊家庭的孩子,我一直都非常的關注,我們學校的老師常說一句話"有什么樣的家庭,就有什么樣的學生",其實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在我的班級管理中,問題學生,大部分是出自問題家庭。而這部分學生一直是我關注的重點,因為他們在家庭的傷害中,不能走出來,心靈的脆弱、感情的缺乏,需要老師更多的愛和呵護,我對他們經常是在同情中給予愛,在鼓勵中給予幫助,我希望他們和其他同學一樣能健康快樂的學習和生活。我也希望這些孩子不要把父母的過錯強加于自己,每天的生活都是充滿了陽光。所以我們教師也因該充分利用各類的社會資源來幫助溝通家長、學校和孩子。
一、 家庭背景
1、 單親家庭。
顧名思義這類家庭的孩子被迫與父親或母親中的一個人生活,孩子在這樣的家庭里生活只能享受到不完整的愛。而導致單親家庭的原因也是多樣的,如離異,喪偶等,甚至我們也可以將那些父母有一方長期不在還自身邊生活,而孩子被迫由另一方撫養(yǎng)的家庭,也稱為是單親家庭。這是一種缺損的家庭,這樣的家庭把本來應該是爸爸、媽媽、孩子三方共同享受的天倫之樂,使之失去了平衡,轉化成了爸爸或是媽媽其中一人與孩子之間的全方的交流與依賴。特別是有的父母離異后,有了各自的生活,使生活的重心發(fā)生了一定的轉變,對孩子無暇顧及而疏于管理,或者有的父母則因為沒有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而對孩子有負罪感,不知道該怎樣去補償孩子,從而對孩子過分溺愛和放縱。這些情況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如果不正確對孩子進行引導,對孩子的影響,比如說會產生自卑、孤獨以及強烈的逆反心理。
2、留守兒童家庭。
從狹義上來講這些家庭的父母因出外打工、學習或經商而長期獨自或隨家中的祖輩生活(我們常說的隔代撫養(yǎng)),或者是在親戚朋友的家里輪換生活,讓孩子居無定所。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留守兒童現象是一個社會現象。但是如果我們把留守兒童的定義擴大化,其實那些父母因工作繁忙,經常是孩子睡了那些家長還沒回家,孩子沒醒又要出去工作,從而導致孩子必須依靠自己、自己照顧自己的也屬于這種情況。因為長時間與父母分離,缺少父母的關愛,親情和監(jiān)護缺失,容易使這些孩子產生消極情緒,從而產生一些心理問題。遇上點什么煩惱的事,爸爸媽媽不再身邊,爺爺奶奶沒辦法和自己交流,致使有些孩子就只有悶在心里,無處訴說。時間長了,他們容易產生自卑、冷漠、孤僻、悲觀以及暴躁的性格,與其他同學存在交往上的障礙。
3、重組家庭。
這是由于父母離異或一方離世后,撫養(yǎng)孩子的那方為了生活或者情感的需要選擇再婚而重新組成的一種家庭。在這樣的家庭離,新的人際關系,孩子于新的撫養(yǎng)人之間相互的接受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孩子心理健康發(fā)展。如果是由兩個單親家庭進行的長足,還涉及到孩子之間的關系問題。本來就經歷過一次不幸的孩子的心靈往往是相當的脆弱而敏感的,對于新爸爸或新媽媽的一舉一動都非常的敏感,甚至在心理上把他們于自己的親生爸爸或媽媽把原本只給自己的愛要在分給一個陌生的同齡人時,他們跟無法接受。這時候的孩子很容易和家長發(fā)生矛盾,產生強烈的的逆反心理,而父母不正確的處理方式也會變相地將孩子過早地推向社會,甚至讓孩子產生對社會的反叛心理。
二、歸納探究
我們對各類特殊家庭學生的異常心理特點進行了歸納,如離婚家庭學生異常心理表現為:脾氣大、焦慮、抑郁;自尊心過強,性格孤僻古怪,不合群;愛猜疑,易嫉妒、易憤怒;智力發(fā)展落后于完整家庭兒童,恐懼、悲傷、冷漠、自卑、自信心較差;固執(zhí)、易受挫折;撒謊、偷竊、欺騙、斗毆罵人。鬧離婚家庭學生的異常心理表現為:自卑,退縮,無安全感;攻擊性強,敵對,沖動,性情易變,抑郁;非友好的不服從,對現實缺乏挑戰(zhàn)的勇氣,精神非常脆弱。
顯然產生這些異常心理的原因與學生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有直接關系。
一方面,由于家庭正常結構的破壞,如父母早亡、犯罪坐牢或離婚,使孩子失去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溫暖,在心靈留下深深的創(chuàng)傷,情緒不穩(wěn)定,失去精神支柱和依托。離婚家庭父母的糾紛使孩子產生過重的心理負擔。這些都是導致孩子心理異常的直接原因。
另一方面,同學、親朋好友的不理解甚至辱罵、取笑,教師教育方式的簡單、粗暴,以及學習成績下降也是加重孩子心理異常的重要原因。
上述所講的兩方面因素是引起特殊家庭學生心理異常的外在客觀條件。實際上,人自身的心理因素才是影響心理健康的內在原因。因為只有當外在客觀條件與兒童個體內因相互作用,引起兒童內心的心理矛盾(如沖突、壓力、挫折),并導致適應不良時,才會對兒童心理健康產生實質性影響。如果這些心理矛盾能在較短時間內得到調適和解決,使兒童能適應良好,兒童心理將會健康地發(fā)展,反之則會引起心理異常。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要促進特殊家庭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學校教育必須幫助兒童主動積極改變內因,并積極幫助他們適當改善外因,營造適合其健康成長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