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強*語文教學?作為中學階段的語文老師,我們都知道,在很多學校,我們的語文教學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我們覺得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可以通過很多途徑來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下面,樸新小編給大家?guī)碚Z文教學方法。 ?
加強字詞教學 ?
①關于生字。什么是生字呢?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界定它:一是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規(guī)定,如在某學段某單元的某一篇課文出現(xiàn),而在以前的課文中未曾出現(xiàn)過的字;二是在學生的自讀或者抽讀中,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不認識或者讀錯了的字。 ?
對這類字,教師在教學上的處理方法是:教師將生字規(guī)范而又快速地板書在黑板上;抽一至二名成績基礎不一樣的學生上黑板注音,其他學生在書上尋找并注音;師生校正黑板上的注音情況;教師組織全班學生齊讀三遍黑板上已經校正了的生字及其讀音;然后可以讓學生通過口頭組詞,或者讀課文中相關語句來理解性地記住它們。
②關于多音字。一般地說,*語文教材中所編入的課文,大致有三種情況:*種是課文中沒有多音字;第二種是課文中有多音字,但是數(shù)量不多;第三種是課文中有很多的多音字。 ?
對這類字,教師在教學上的處理方法同樣可以是:教師將多音字規(guī)范而又快速地板書在黑板上;抽一至二名成績基礎不一樣的學生上黑板注音并組詞,其他學生在書本上尋找并注音、組詞;師生共同校正黑板上的注音、組詞情況;教師組織全班學生齊讀三遍黑板上已經校正了的多音字及其組詞;然后讓學生在讀課文的過程中刻意地記住這些多音字。 ?
③關于形似字。形體相似的字,學生在書寫的時候最容易搞錯。在課文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去辨析。并仍然通過注音、組詞來掌握它們的差異。 ?
朗讀教學對策 ?
1.保證足夠時間 ?
*語文的課堂時間十分有限,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往往會將這45分鐘的時間全部用來“講學”,學生朗讀的時間少之又少。有些教師甚至在一堂課上根本不進行朗讀教學,即便是留給了學生一點朗讀時間,那也只是如“蜻蜓點水”般的匆匆而過。朗讀時間的嚴重缺失,使得學生接受朗讀訓練的次數(shù)也不夠,正因為平時的積累太少,所以導致學生的表達能力不強。因此,我們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中,要滿足學生的需要,為學生的發(fā)展而考慮,高度重視朗讀的作用,保證足夠朗讀時間,讓每個學生都有足夠的時間去朗讀,給予他們朗讀訓練的機會。當然,教師也可以把朗讀訓練安排在課外,當作一個課后作業(yè)交給學生來完成。 ?
2.提高朗讀效率 ?
在有足夠時間的基礎上,就需要老師進行朗讀技巧的指導。所謂朗讀技巧是指對各種文字的不同讀法,即對語言、語速、語調、停頓段的掌握、控制和運用。 ?
(1)朗讀是以“正確”為前提的。尤其是對教材中標明兒化音的字詞,教師自己要認真練讀,找到正確的發(fā)音,教會學生。在北方地區(qū),方言是比較嚴重的,所以這一點必須重視。 ?
其次,讀“正確”的基本要求還包括不隨意添字漏字。*語文教材中選用的課文,一般都是名篇佳作,其語言都是非常規(guī)范的,所以這些佳作都是適合學生朗讀的典范。學生在朗讀時,切忌不能隨意添字漏字。
(2)在“正確”的前提下要讀“流利”。 ?
我校僅僅只有42.81%的學生認為自己是讀得“正確”“流利”的。影響學生朗讀“流利”的因素包括:頓讀、重復、破句等。而這些因素大多會出現(xiàn)在長句子中,之所以會造成學生朗讀不“流利”,大多是因為學生沒有掌握好語言的節(jié)奏而造成的。所以訓練學生的語感,教會學生正確的讀法。 ?
加強文學教育 ?
從因材施教到授之以漁 ?
教師除了精心推薦作品并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學生汲取作品的精華之外,還應該特別關注學生閱讀的個體差異。人們常說“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確實,每一個鮮活的生命都有自己特有的生活背景、價值觀念、審美習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來推薦和講解優(yōu)秀作品,絕不能把自己的主觀感受強加給學生。因為,同一篇文學作品,由于師生的人生經歷等存在差異,對作品的感悟和體驗往往也有很大不同:教師認為平淡無味的文字,學生可能感觸頗豐;教師讀得津津有味的內容,學生可能覺得索然無味。這時,如果教師強行把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塞給學生,就有可能扼殺學生心中的那個“哈姆雷特”,而無法引起學生的共鳴,無法激蕩學生內心深處的感情漣漪。例如,分析《西游記》中豬八戒這一人物形象,有的學生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認為豬八戒的形象并不美好,豬八戒代表著懶惰、好吃、愚笨;有的學生認為豬八戒貪婪、自私、好色,與孫悟空的形象相比,正如我們生活中的假丑惡和真善美;也有的學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別具一格的審美品味,他們認為豬八戒雖然外表丑陋,是人們茶余飯后的笑料,但他可愛又有點小聰明,語言幽默,其別樣的審美趣味和喜劇化的表現(xiàn)方式,增強了《西游記》這部作品的藝術性。由于學生在知識結構、生活體驗、審美品位等方面存在差異,致使他們對文學作品的解讀呈現(xiàn)出個性化的特點。所以,教師要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把閱讀的自主權和理解感悟的自主權留給學生,讓學生在文本中自由翱翔,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認識。 ?
在指導學生閱讀的基礎上,教師要教給學生一些自學的方法,找準閱讀的切入點和落腳點。例如,詩歌類作品要加深對意境的理解,把握語言的節(jié)奏,體悟文中的情感;散文類作品要重視對背景的分析和文思的捕捉,理清作者的思路;小說類作品要掌握典型環(huán)境和典型人物,感悟世態(tài)炎涼……此外,在文學教育中還可以補充一些必需的文學知識,用以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
從“劍走偏鋒”到創(chuàng)設意境 ?
興趣是成功之母,但是當前的現(xiàn)實是,經典的作品未必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鑒于此,教師可以另辟蹊徑,采用“劍走偏鋒”之道。例如,在教學《智取生辰綱》時,學生無精打采,表情呆滯,課文內容對學生來說似乎“索然無味”,課堂氣氛沉悶。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品讀文學作品的積極性,我就轉換了一個話題:“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龍記》大家知道嗎?誰來說說《靈芙醉客綠柳莊》一節(jié)中張無忌一伙中毒的事?!痹掝}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饒有興致地討論起來。我請一位學生簡述張無忌一伙中毒的過程,之后趁機問:“那劇毒是怎么來的?”學生爭先恐后地舉手回答,個個情緒高漲,課堂氣氛異?;钴S。接著我又拋出一個問題:“這劇毒的產生與我們今天《智取生辰綱》中的中毒有什么相似之處呢?”就這樣順利成章地把學生從熱衷的武俠世界拉回到對課文的自主思考中。這一“劍走偏鋒”的教學方法,既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又提高了學生的文學欣賞水平。 ?
葉圣陶指出:“學生在欣賞文學作品時,只有融入了真正的情感體驗,做到眼到、耳到、心到,才有可能領悟作品的內涵,從而獲得相應的啟示?!苯處熢谥笇ч喿x過程中應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如朗讀、情景表演、講故事、做評論、借助多媒體播放場景片段等,盡可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作品的意境,激起學生內心的情感,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與作者產生共鳴。例如,教學朱自清的《春》時,可先借助多媒體播放春天的畫面,以鳥語花香、桃紅李白等春景激起學生對春天的向往之情,調動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欣賞到春天的美好,進而理解體會到生活的美好,領悟到朱自清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再放一曲《春天在哪里》,通過創(chuàng)設意境,把音樂與語言文字溝通起來,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分享到朱自清內心的喜悅,感受到朱自清對未來的希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語言意境,能夠再現(xiàn)文章情境,創(chuàng)設情感意境,能夠增強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使學生在文學教育中情感得到激蕩,思想得到熏陶,審美得到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