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終端為王”的時代,經銷商與廠商配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企業(yè)的生存和發(fā)展;而經銷商與廠商的配合度除了與其自身的素質、利益有關系外,還與廠商主動的宣貫性培訓有關。通過對經銷商的培訓,可以統一經銷商認識,貫徹廠商意志;可以提高經銷商經營管理理論及實務水平;幫助經銷商訓練相關技能;激發(fā)經銷商合作熱情,增強渠道滿意度,提高渠道忠誠度,使廠商與經銷商形成強大的協作戰(zhàn)略聯盟。聯想集團本來是既做渠道銷售,也做直銷的,但90年代末,聯想取消了直銷團隊,傾力于渠道工作,不斷培訓,共同提高,終于將聯想送上了國際舞臺。正如平安保險董事長、總經理馬明哲說:“明明有橋,為什么還要摸著石頭過河呢?”,所以我們明明可以通過培訓快速強化經銷商聯盟,又為什么要另尋他途呢?
現下,經銷商培訓已浙成時尚,因為企業(yè)從中嘗到了甜頭。在我的身邊,上海某大型文具生產企業(yè)去年八月召開首屆經銷商大會宣貫五年戰(zhàn)略規(guī)劃,同時借培訓師之口為經銷商“洗腦”,增加了經銷商長遠、共贏、忠誠意識。2005年1月,一家世界500強的空調部件供應企業(yè)為其經銷商(某*空調整機生產企業(yè))提供營銷技巧培訓,從實戰(zhàn)技巧上幫助了這家經銷商團隊的迅速成長。最近有不少企業(yè)希望我為他們進行經銷商技能培訓也同樣說明這一點!
那么,經銷商培訓應該培訓些什么內容呢?我想做市場就得考慮消費者的需求!經銷商的需求是什么?應該是對他們的工作進行“傳道、授業(yè)、解惑”!對于經銷商內部的決策者,重點是經營理念和管理策略培訓,因為大多數的經銷商都在“投石問路,步履蹣跚”,希望盡快得到指點;而對于執(zhí)行者,技能的需求十分迫切:比如普通管理者大都從基層提拔,他們一般沒有接受過系統的管理技能訓練,因此往往自己能做好但管不好下屬——他們需要管理技能訓練;再如普通銷售員,企業(yè)往往只對他們進行企業(yè)文化、制度、技術操作類培訓,卻不注重銷售人員銷售技能培訓,這樣,他們就需要銷售技能訓練,否則他們會摸索得很辛苦成績還不好!
具體該為經銷商培訓些什么內容呢?我想組織者必須去做需求調研而不是自己去臆測。通過調研將需求進行匯總,并進行排序,選取反饋最多、符合自己企業(yè)戰(zhàn)略發(fā)展需要、具有現實意義的需求作為培訓內容。
幾年前,我曾將我所轄區(qū)域的經銷商老總帶到北京參加我公司(一家大型IT企業(yè))舉辦的大型解決方案發(fā)布會。會后,為了表示重視和感謝,公司請了一位高級副總裁為經銷商做《企業(yè)如何制定戰(zhàn)略》的培訓。培訓中,副總裁沒有居高臨下地指出經銷商為什么不會做戰(zhàn)略規(guī)劃,也沒有指點企業(yè)應該怎么做戰(zhàn)略規(guī)劃,而是拋磚引玉地講述了我們公司從最初創(chuàng)業(yè)到現在的輝煌這一過程中遇到的各階段的困難,以及企業(yè)在困難時如何分析問題,把握問題實質,采取戰(zhàn)略最終將企業(yè)提升到一個又一個新臺階……
課前全教室座無虛席,這大出我的意料:因為往常他們一般都到不齊,而且中途不斷會有人退場,即便有的留下來聽完了的,也常覺得老生常談,是我們在對他們進行一次次的“洗腦”。所以我想十分鐘后肯定會有人離場,但實際上,整個培訓中沒有一個人離場,而且互動交流空前活躍,培訓拖了近一個小時才在一片雷鳴般的掌聲中結束。
培訓結束我才知道,此次培訓是經過仔細調研后才決定的,而且副總裁的培訓方式也是由調研結果定的案。難怪經銷商們贊嘆道:“我們的現在是XX年前的你們,他講的課程對我們太具有借鑒意義,本次培訓組織得很好,讓我們受益非淺!”。
接下來,應該進行培訓的組織工作了。
組織工作我們可以從如下幾個維度進行思考:1、經銷商溝通:因為經銷商畢竟不是自己公司,所以事前必須協調好接口人、時間、地點、相應資源及其它相關事項。2、資源的申請/預算:到底要花多少錢,首先企業(yè)得做一個可承受的上限,然后了解培訓行業(yè)的費用標準并選擇一位“性價比”相對適宜的講師主講。需要注意的是:若費用比較貴或培訓頻率比較高,需事先說服經銷商出一部分資源。另外,在向自己公司申請資源時,一定要向領導分析投入產出比,描繪培訓后的種種好處,并且一定要形成書面文字而不僅是口頭表達,否則想要到資源是很難的。3、內部的協調:盡量說服領導出面或以領導的名義(在領導同意的情況下)協調內部關系。4、講師的篩選:找一家專業(yè)的咨詢機構、推薦專業(yè)、對口的講師;要盡可能得到講師授課質量保證手段或聽其試講,并在合同中注明講師考評與付款掛鉤方式。5、審查培訓設計:審查時重點關注設置的針對性,若是對任何企業(yè)都適用的方案,就立即退還。6、與培訓公司簽約:注重違約責任的條款要事先注明,以防臨場換講師等問題的發(fā)生。7、現場組織:開場作好引導,中場作好助教。在講師授課其間,了解學員感受,適時向講師反饋經銷商意見或建議,并做好經銷商的接待工作。
為了防止學習諸多問題的發(fā)生,建議時刻關注培訓的以下幾個方面:
1、反映層面:課程演繹要好聽,學員愛聽,深入淺出,引人入勝。為此可以要求試聽講師或者看講師影像資料等。另外,在授課形式上要豐富多樣,互動。而且場地選在經銷商相對不熟悉、不能到處跑動的封閉場所進行。
2、學習層面:講師知識鏈的設計要系統化、模塊化。系統化保證經銷商能聽到一套完事的課程,模塊化可令課程線索變得更明晰,容易吸收。
3、行為層面:即要求課程能對經銷商產生行為上的影響。經銷商動與不動,首先要看課程內容有沒有打動他們,因此課程設置必須要有沖擊觀念的“亮點”;其次,在設置亮點的基礎上,講師還得為學員準備簡單易行的表格或實戰(zhàn)工具,否則課程只能是“天馬行空”,聽著好聽用不起來,本來實戰(zhàn)的課程也變得空洞化。
4、績效層面:注重課程的輔導。因為任何課程的培訓都不可能立竿見影,培訓要落到實處就得要求經銷商在工作中將實用地培訓用起來,培訓組織者則實施監(jiān)督。當然,*是事前就與講師約定一月內再進行回訪(坐談),解答經銷商實戰(zhàn)中碰到的種種問題,教學相長,無往不利!
現下,經銷商培訓已浙成時尚,因為企業(yè)從中嘗到了甜頭。在我的身邊,上海某大型文具生產企業(yè)去年八月召開首屆經銷商大會宣貫五年戰(zhàn)略規(guī)劃,同時借培訓師之口為經銷商“洗腦”,增加了經銷商長遠、共贏、忠誠意識。2005年1月,一家世界500強的空調部件供應企業(yè)為其經銷商(某*空調整機生產企業(yè))提供營銷技巧培訓,從實戰(zhàn)技巧上幫助了這家經銷商團隊的迅速成長。最近有不少企業(yè)希望我為他們進行經銷商技能培訓也同樣說明這一點!
那么,經銷商培訓應該培訓些什么內容呢?我想做市場就得考慮消費者的需求!經銷商的需求是什么?應該是對他們的工作進行“傳道、授業(yè)、解惑”!對于經銷商內部的決策者,重點是經營理念和管理策略培訓,因為大多數的經銷商都在“投石問路,步履蹣跚”,希望盡快得到指點;而對于執(zhí)行者,技能的需求十分迫切:比如普通管理者大都從基層提拔,他們一般沒有接受過系統的管理技能訓練,因此往往自己能做好但管不好下屬——他們需要管理技能訓練;再如普通銷售員,企業(yè)往往只對他們進行企業(yè)文化、制度、技術操作類培訓,卻不注重銷售人員銷售技能培訓,這樣,他們就需要銷售技能訓練,否則他們會摸索得很辛苦成績還不好!
具體該為經銷商培訓些什么內容呢?我想組織者必須去做需求調研而不是自己去臆測。通過調研將需求進行匯總,并進行排序,選取反饋最多、符合自己企業(yè)戰(zhàn)略發(fā)展需要、具有現實意義的需求作為培訓內容。
幾年前,我曾將我所轄區(qū)域的經銷商老總帶到北京參加我公司(一家大型IT企業(yè))舉辦的大型解決方案發(fā)布會。會后,為了表示重視和感謝,公司請了一位高級副總裁為經銷商做《企業(yè)如何制定戰(zhàn)略》的培訓。培訓中,副總裁沒有居高臨下地指出經銷商為什么不會做戰(zhàn)略規(guī)劃,也沒有指點企業(yè)應該怎么做戰(zhàn)略規(guī)劃,而是拋磚引玉地講述了我們公司從最初創(chuàng)業(yè)到現在的輝煌這一過程中遇到的各階段的困難,以及企業(yè)在困難時如何分析問題,把握問題實質,采取戰(zhàn)略最終將企業(yè)提升到一個又一個新臺階……
課前全教室座無虛席,這大出我的意料:因為往常他們一般都到不齊,而且中途不斷會有人退場,即便有的留下來聽完了的,也常覺得老生常談,是我們在對他們進行一次次的“洗腦”。所以我想十分鐘后肯定會有人離場,但實際上,整個培訓中沒有一個人離場,而且互動交流空前活躍,培訓拖了近一個小時才在一片雷鳴般的掌聲中結束。
培訓結束我才知道,此次培訓是經過仔細調研后才決定的,而且副總裁的培訓方式也是由調研結果定的案。難怪經銷商們贊嘆道:“我們的現在是XX年前的你們,他講的課程對我們太具有借鑒意義,本次培訓組織得很好,讓我們受益非淺!”。
接下來,應該進行培訓的組織工作了。
組織工作我們可以從如下幾個維度進行思考:1、經銷商溝通:因為經銷商畢竟不是自己公司,所以事前必須協調好接口人、時間、地點、相應資源及其它相關事項。2、資源的申請/預算:到底要花多少錢,首先企業(yè)得做一個可承受的上限,然后了解培訓行業(yè)的費用標準并選擇一位“性價比”相對適宜的講師主講。需要注意的是:若費用比較貴或培訓頻率比較高,需事先說服經銷商出一部分資源。另外,在向自己公司申請資源時,一定要向領導分析投入產出比,描繪培訓后的種種好處,并且一定要形成書面文字而不僅是口頭表達,否則想要到資源是很難的。3、內部的協調:盡量說服領導出面或以領導的名義(在領導同意的情況下)協調內部關系。4、講師的篩選:找一家專業(yè)的咨詢機構、推薦專業(yè)、對口的講師;要盡可能得到講師授課質量保證手段或聽其試講,并在合同中注明講師考評與付款掛鉤方式。5、審查培訓設計:審查時重點關注設置的針對性,若是對任何企業(yè)都適用的方案,就立即退還。6、與培訓公司簽約:注重違約責任的條款要事先注明,以防臨場換講師等問題的發(fā)生。7、現場組織:開場作好引導,中場作好助教。在講師授課其間,了解學員感受,適時向講師反饋經銷商意見或建議,并做好經銷商的接待工作。
為了防止學習諸多問題的發(fā)生,建議時刻關注培訓的以下幾個方面:
1、反映層面:課程演繹要好聽,學員愛聽,深入淺出,引人入勝。為此可以要求試聽講師或者看講師影像資料等。另外,在授課形式上要豐富多樣,互動。而且場地選在經銷商相對不熟悉、不能到處跑動的封閉場所進行。
2、學習層面:講師知識鏈的設計要系統化、模塊化。系統化保證經銷商能聽到一套完事的課程,模塊化可令課程線索變得更明晰,容易吸收。
3、行為層面:即要求課程能對經銷商產生行為上的影響。經銷商動與不動,首先要看課程內容有沒有打動他們,因此課程設置必須要有沖擊觀念的“亮點”;其次,在設置亮點的基礎上,講師還得為學員準備簡單易行的表格或實戰(zhàn)工具,否則課程只能是“天馬行空”,聽著好聽用不起來,本來實戰(zhàn)的課程也變得空洞化。
4、績效層面:注重課程的輔導。因為任何課程的培訓都不可能立竿見影,培訓要落到實處就得要求經銷商在工作中將實用地培訓用起來,培訓組織者則實施監(jiān)督。當然,*是事前就與講師約定一月內再進行回訪(坐談),解答經銷商實戰(zhàn)中碰到的種種問題,教學相長,無往不利!